跳到主要內容區塊

半世紀的牽掛 國雷幼年兵永遠的輔導長

         放大字型圖示 放小字型圖示 列印圖示


  民國五十年,政府將留在泰緬邊境的部分「雲南人民反共志願軍」以飛機撤來臺灣,來臺的四千餘名官兵及眷屬分別安置於龍潭干城五村及高雄、屏東、清境三個農場,這次孤軍撤臺行動稱為「國雷演習」。當時有非常多十六歲以下的少年兵或與父母離散的孤兒也被撤到了臺灣,這批孩子在特種部隊第四總隊下編入幼年兵中隊,被稱為「國雷幼年兵」。
 國雷幼年兵共有一二二人,全部集中在臺中潭子新田營區,當時我的軍階是中尉,被指派擔任他們的教官;說是教官,其實是負責照顧這一批大部分為十歲左右的孩子。為了安排孩子們念書,部隊拜訪了臺中新興國小校長,請求協助幼年兵入學,但當時已經超過開學日,校長以無法增聘教師等理由拒絕,後來是依國民教育法有關學區內未受國民義務教育者有權入校的規定,經據理力爭,達成在不增加班次與老師人力的原則下,以填補各班空缺方式,插班入學受教。
 要將一二二人編入各年級,也著實是件棘手的事情,這些孩子中有些連自已生日都不知道,誰念三年級?誰讀五年級?迫不得已只得照「身高的高矮」來分配,在「有學校讀總是比較好」的考量下,將這些孩子分配到三十多個班級。這種以孩子當時身高來決定年級高低的方式,日後引為笑談。
 這些少年兵有些真的經歷過槍林彈雨的戰爭,校長怕這些孩子在學校出現適應問題,更怕他們可能與本地同學打架,於是,校長要求我到學校義務教書,認為以我的政工幹校畢業學歷,教小學應無問題,於是我就在新興國小義務教書近一年。
 孩子們天真無邪、淘氣可愛,一百多人上下學必須整隊行進,有一天學校放學較晚,天色昏暗又無路燈,整隊回營途中,隊伍拉得比較長,我原走在隊伍前面,因不放心往回走,要看看後面的學生,哪知學生看到我走回來,統統爬上路旁行道樹躲藏,等我由樹下通過,他們又從樹上下來繼續整隊前進,還故意齊步走高喊「一二三四」,讓我再回頭追他們。
 幼年兵中隊總是軍歌比賽的常勝軍,這批來自滇緬邊界叢山峻嶺的孩子,好像天生就很會唱歌,加上勤學苦練,在各次的軍歌比賽中總是拔得頭籌。我因時任指揮,總被誤認應居首功,殊不知軍歌比賽首重天籟美聲,次為隊型變化、動作整齊,指揮者實為配角。
 一年後,幼年兵中隊隨部隊調到桃園龍潭,學生轉到員樹林國小就讀,我也升任上尉,成為幼年兵的輔導長,隨著孩子長大,幼年兵的人數也愈來愈少,這批孩子中也有二十餘人當時被選為總統府侍衛,其他孩子後來就讀關西中學、龍潭農校、龍崗士校,依志願向軍中或社會發展,其中成績優異者包括晉升將官的普漢雲、靈鷲山開山鼻祖心道法師及當選民國六十九年國軍英雄的李正銘等人。
 當年十多歲的國雷幼年兵,現在也都是七十上下的老人,而我也年屆九十了,五十多年來與幼年兵們的聯絡從未中斷,舉凡有婚喪喜慶、聯誼活動,他們都熱情邀約參與,稱我為永遠的輔導長,對我禮遇有加。我雖愧不敢當,但也是欣慰不已!
 真快!歲月真快!但是當年的記憶卻沒有退色,彷彿又看見一張張稚嫩的臉龐,統統面向我這位指揮,大聲唱著軍歌呢!
 
 【作者速寫】
 王傳世,政工幹校(今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四期畢業,政戰學校(今為國防大學政治作戰學院)上校教官退伍。
(點閱次數:792)